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我国Internet的发展,经历了1994年开始的科研教育上网,1996年的百姓上网,到1999年的政府上网,2000年的企业上网。它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按其应用性质来分,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86~1993为第一个阶段,是电子邮件使用阶段;1994~1995为第二个阶段,是教育科研应用阶段;1996~1997为第三阶段,是商业应用阶段;1998~2000为第四阶段,是普及阶段。按时间顺序来分可分为三个历史时期:第一阶段为萌芽时期,第二阶段是初创时期,第三、第四阶段为发展时期。其中,第三阶段为低速发展时期,第四阶段为高速发展时期。
一、电子邮件使用阶段:1986~1993
这一阶段是从1986年到1993年底,它又分为两个小过渡阶段,即直接利用国外Internet阶段和国外为中国代理网点阶段。
1.直接利用国外的Internet阶段:我国最早使用Internet是从1986年开始的。当时国内的一些科研单位,通过长途电话拨号到欧洲的一些国家进行联机数据库检索。不久,通过拨号上网与这些国家的Internet联系,进行E-mail通信。1988年,清华大学校园网通过X.25网与加拿大UBC大学联接,开通了电子邮件应用。与此同时,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DECNET成为西欧中心DECNET的延伸,实现了计算机国际远程联网及与欧洲和北美地区的电子邮件通信。1989年5月,中国研究网(CRN)也通过X.25试验网实现了与德国研究网(DFN)的互联。
2.国外网点代理阶段:从1990年开始,利用欧洲国家的计算机作为网点,在X.25网与Internet之间进行转接,我国CNPAC科技用户实现了与Internet用户的E-mail通信。10月注册登记了我国的顶级域名CN,并且从此开通了使用中国顶级域名CN的国际电子邮件服务。由于当时中国还未能正式联入Internet,所以委托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运行CN域名服务器。1991年,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采用DECNET协议,以X.25方式联入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LIVEMORE实验室,开通了电子邮件通信。1993年3月,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开通了一条64Kbps国际数据信息线路,联接中科院高能所和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SLAC),运行DECNET协议,这时还不能提供完全的Internet功能,但经SLAC中心的转接,可以与Internet进行E-mail通信。有了这条专线后,通信能力大大提高,通信费用大为降低,促进了Internet的部分功能在中国的应用。
3.互联网络建设开始启动:早在1989年9月,原国家计委就组织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CFC)工程招标。经过3年的建设到1992年,NCFC工程的院校网,即中科院院网(CASNET),连接了中关村地区30多个研究所及中科院院部,清华大学校园网(TUNET)、北京大学校园网(PUNET)全部完成建设,1993年8月国家启动金桥工程前期建设。
二、教育科研应用阶段:1994~1995
这一阶段已正式与Internet联接,能够提供Internet的全部功能和服务。主要是为教育和科研服务。
1.正式接入Internet:1994年4月20日通过美国Sprint公司接入Internet,开通了一条64K国际专线,通过TCP/IP联接实现了与Internet全部功能的对接。从此,我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有Internet的国家。1994年5月15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设立了国内第一个Web服务器,推出第一套网页。到此为止,中国的Internet建设事业还只是在北京地区的高校和科研单位中点点滴滴地边使用、边建设、边发展,还没有向外辐射发展。1995年3月是Internet建设事业从北京向外辐射发展的时期。当时中科院完成了上海、合肥、武汉、南京4个分院的联接,迈出了Internet向全国扩展的第一步。
2.四大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1)CSTNET(中国科学技术网)的产生和发展:1995年4月,中科院启动了京外单位联网工程,也就是“百所联网工程”。它联接了全国12个分院,100多个研究所,用户超过1万人。CSTNET成为中科院的主干网,在中国科研领域发挥了重大作用。
(2)CERNET(中国教育和科研网)的产生和发展:1993年12月开始立项,1995年12月实现与Internet连接。网络分成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三级。除了清华大学的网络中心及北京大学外,还包括上海、南京、广州、武汉、西安、成都和沈阳等八大城市10所大学,分别用DDN在线相互联通,构成CERNET的10个骨干结点,进而推进“百校联网”计划。CRENET的服务对象包括全国1000多所大学,300多万教师、研究生和在校生,还有4万所中学的550万名师生和16万所小学的1�2亿师生。
(3)CHINANET(中国公用计算机网)的产生和发展:CHINANET是邮电部门经营管理的中国公用Internet网,是中国Internet骨干网。1994年9月开始启动建设。用户可以通过CHINANET的灵活接入方式,方便地接入全球Internet。它已经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多个城市的接入网已经建成。1995年6月完成一期工程并正式向用户提供服务。全国各地用户可通过公用电话网、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中国数字数据网等线路以电话拨号入网,通过帧中继入网、专线入网等方式联接,接受Internet服务。
(4)CHINAGBN(中国金桥信息网)的产生和发展:1996年9月6日正式宣布开通并提供服务是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服务对象的侧重点是公司、企业,主要提供专线集团用户的接入服务和个人用户的单点上网服务。
三、商业应用阶段:1996~1997
1.四大网络全面开通并全面提供Internet服务:1996年1月,中国公用计算机网(CHINANET)全国骨干网建成正式开通,全国范围内的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开始提供服务。CHINANET作为商用网向社会公众提供Internet服务,标志着中国Internet的发展进入商用阶段。从此,Internet这一新生事物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如一股狂飙风席卷中国大地。CHINANET在全国范围内热火朝天地建设骨干网,陆续在各大城市开通业务。1996年9月,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联入美国的256K专线正式开通,又为Internet商业服务注入了新的力量。同年11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开通2M国际信道。12月,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169网)开始全面启动,广东视聆通、天府热线、上海热线作为首批站点正式开通。同时,全国各地的ISP也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兴起。据统计,在1996年底,中国的Internet用户已达15万,接入网络的计算机达5万多台,仅在北京地区就有30多家ISP开始营业,如中网、东方网景、瀛海威等,它们的规模甚至超过了官方相应的机构,成为推动中国Internet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是NCFC、CHINANET、CERNET、CHINAGBN这四大网络的开通,使中国Internet的主干网初具规模。
2.管理进入专业化:1996年1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同年2月11日,国务院发布第195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暂行规定》。1997年5月30日,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授权中科院组建和管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授权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中心与CNNIC签约并管理二级域名.edu.cn。1997年6月3日,中科院组建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行使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职责。同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面成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工作委员会。
3.商业应用: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一次《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据该报告统计,截止到1997年10月31日,我国上网计算机29�9万台,上网用户62万人,CN下注册的域名4066个,WWW站点1500个,国际出口带宽18�64Mbps。四大网络大力发展了各自的下属网络和用户。其中,中国教育和科研网在国内联接了300多个大学的校园网,每天上网的用户人数超过15万。中国科学技术网已经联接了中科院所属的大部分科研院所及30多个勘察部门的网络;已有200多个接入网络连接1万多台计算机。中国公用计算机网已覆盖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在200多个城市设有节点。中国金桥信息网也在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70多个节点。
四、快速发展阶段:1998~2000
在这一阶段我国的Internet沿着两个方向迅速发展,一是商业网络迅速发展,二是政府上网工程和企业上网工程开始启动。
1.商业网络发展迅猛:1998年2月,我国直接接入互联网络的计算机有6�4万台,拨号接入互联网络的计算机达34万台,接入网络的总数已过1000个,使用互联网络的用户已超过80万。到1998年6月30日,上网计算机总台数为54�2万台,上网用户为117�5万人,CN下注册的域名为9415个,WWW站点为3700个,国际出口带宽为84�64Mbps。半年之后,1999年1月,上网的计算机台数为74�7万台,增长40%,上网用户数为210万人,增长达80%,CN下注册的域名数为18396个,增长96%,WWW站点为5300个,增长43%,国际出口带宽为143M256K,增长58%。
2.政府上网工程开始启动:1999年1月22日,“政府上网年”的第一幕正式拉开,由原国家经贸委信息中心和中国电信共同主办,联合48个部委和国务院直属机构共同发起的“政府上网工程”正式启动。其目的在于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将公众信息资源及其应用系统上网,全面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同年6月,外交部、科技部、文化部、建设部、农业部、信息产业部等前期上网的政府网址联合进行了网上演示,随着演示的成功立即掀起了政府上网高潮。发起单位从原来的48家增加到57家,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国务院办公厅、国防科工委等单位也加入了发起单位行列。在同一时间,也有34个部委办的政府网站正式开通,并且还有一些行业信息网站以及各省、地市的政府网站也陆续开通。在1999年里,有60%以上的部委、办、局和各级政府部门在163、169网上建立起正式网站。到2000年时,80%以上的各级政府及各个部门在网上建有正式站点,并提供信息共享和便民应用项目。
第一个提出网络战概念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将其用于实战的国家是?
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网络战概念的国家,不仅率先成立网络作战部队,组建网络司令部,扩展网络武器库,编撰网络战手册,全面打造网络空间战略威慑能力,而且也是第一个将网络战应用于实战的国家。
美国不仅利用其独有的网络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采取网络窃密、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等手段,监听监控各国公民及国家领导人的电子邮件、社交网络和手机定位信息,而且采取强划势力范围和敌对国的办法,长期监控收集有关国家的军事、经济、科技等情报信息。
扩展资料
现在的国际互联网,实际上是美国互联网。由于美国独霸网络核心资源的控制权和分配权,垄断着全球信息技术产品硬件和软件核心部分的研发和生产,特别是其在许多关键设备和基础设施中留有后手等,都造成了国际社会对建设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心存忌惮。
这就需要各国着眼摆脱现有因特网技术体系的束缚,采用新的技术体制和架构,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一网、互联互通”的新平台。比如,可以采用全新的网络互联协议模型、全新的命名与寻址、全新的路由和交换等要素构成的新型网络体系结构,为构建安全可信的网络空间提供基础平台支撑。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源起、困境及出路
关于网络攻防技术的具体介绍
最近有网友想了解下网络攻防技术的知识,所以我就整理了相关资料分享给大家,具体内容如下.希望大家参考参考!!!
网络攻防技术
《网络攻防技术》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8-1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灏。
本书由浅入深地介绍了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从网络安全所面临的不同威胁入手,详细介绍了信息收集、口令攻击、缓冲区溢出、恶意代码、Web应用程序攻击、嗅探、假消息、拒绝服务攻击等多种攻击技术,并给出一定的实例分析。从网络安全、访问控制机制、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蜜罐技术等方面系统介绍网络安全防御技术,进而分析了内网安全管理的技术和手段。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网络信息安全课程的教材或者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网络信息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网络使用者的一本实用的网络安全工具书。
要学好网络攻防技术应该要具备什么条件呢?
1.首先,要提高英文水平,一些代码都有英文含义,不懂英文,不懂啥意思。起码相关计算机英文要明白。
2.要学编程才好,那样才能成为高手中的高手,因为所有的软件都是编出来的。
如何学习网络攻防技术呢?(黑客)
你可以上新华书店或北方图书城这样的一些大书店去看看计算机专栏,里面有一些教攻防黑客技巧的书籍,你可以买一本通俗易懂的回家练习。例如《黑客攻防练习》
这些书都是教你下一些帮助黑客攻防的软件,所以在这时候一定不要开启杀毒软件,否则会对你进行攻击或防御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下完软件后要按照书里的内容一步步执行,我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就因为不认真而把自己电脑搞坏了(好不容易才修好的),所以一定要按要求做,我做这个前车之鉴就够了……
说白了,黑客就是靠软件(或自编的程序)来做一些事情,所以你一定要把自己认为有作用的软件练熟,练得得心应手。
有个叫“黑客动畵吧”的(百度可搜到)还携手网易推出了大型的免费培训课程,你可以去论坛首页就可以看到地址了,只有信誉非常好的站才有资格与IT业龙头公司合作的。他们论坛里面有免费的培训班也有收费VIP的培训课程。这个就很好了,既安全又无病毒,不要再乱找别的黑客网站了
作为一名黑客,一定要懂得行内的潜规则,那就是:一定要做到不留痕迹的入侵别人电脑;不能删去或复制别人电脑里的隐私文件;不能随意在别人电脑里放病毒。
如何学习网络攻防技术呢?(防御)
教材:NISC国家信息化网络安全工程师标准教材两本,包括《网络安全实用技术指南》 和《黑客攻防技术速查》。
《网络安全实用技术指南》内容介绍:首先介绍了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系统的给学员讲解整个的网络安全体系,以物理安全与人员安全为基础,如何编写网络安全策略,保护WEB、DNS服务器.详细的介绍了网络攻击的步骤,常见的黑客攻击手段(网络监听、缓冲区溢出、端口扫描等)
《黑客攻防技术速查》内容介绍:紧紧围绕黑客的攻与防展开。在介绍黑客攻击手段的同时,介绍了相应的防范 方法 。从而使学员对于攻防技术有一个系统的了解,能够更好地防范黑客的攻击。主要包括:黑客攻防基础、WindeosNT/2000攻防技术、QQ攻防技术、网页攻防技术、电子邮件攻防技术、木马攻防技术、密码解除攻防、病毒防治、防火墙技术等内容。
大数据安全时代 号角已吹响
大数据安全时代 号角已吹响
从越来越多的安全产品及解决方案纷纷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到今年的ISC互联网安全大会所提出的“数据驱动安全”的主题,再到如今一批致力于大数据安全的新兴安全公司创立,不可否认的是,大数据安全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数据驱动”成为新的全球大趋势。大数据颠覆了以往各方面的固有模式,在各个领域都引发了巨大的变革。对于信息安全而言,大数据安全当前已成为国家最重要的战略安全之一。而随着数据安全的威胁愈加严重复杂,与之而来的严重后果也日益引起各方关注。可以说,大数据安全已经上升成为国家安全极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随着商务、政务乃至制造业向数据化信息化极速迈进,各类网站服务器宕机、网站瘫痪的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大数据安全和企业业务安全问题逐渐显露出来。
盘点下近年来所发生的的安全事故便不难发现,诸如网易新闻客户端、携程网站发生瘫痪事件、苹果官网瘫痪、新浪微博网页版瘫痪、、滴滴打车系统宕机、知乎出现瘫痪……这些安全事故一次次震惊了安全界,不但为当事企业造成了大量的数据损毁丢失,同时带来的还有因业务中断为企业和用户造成了大量不可估量的损失。
从整个安全界来看,信息安全也正在经历的巨大演变:在历经以单机杀毒、病毒特征码为代表的时代,到病毒网络化、恶意木马、网络攻防以及黑白名单+特征码的时代之后,信息安全已经进入到APT、金融欺诈、云、以及全量数据分析+安全智能的崭新时代。安全本身已经从以前攻与防的思路,越来越多开始向快速侦测和响应的思路去转变。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求我们采取足够多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此实现对安全的快速侦测和响应。在这一趋势下,根据Gartner的预测,传统的以控制为中心的安全解决方案到2020年将会失效,到2016年,25%的大型企业将会采用至少一种大数据安全解决方案;到2020年,60%的企业信息安全预算将会分配在快速检测和响应的方法上。
而从整个安全产品的情况来看,就在不久的一两年之前,一些新推出的安全产品在加入大数据分析技术时还是比较新鲜的,而如今,大数据分析技术几乎已成安全产品都必需组成部分。这也从一方面说明依托大数据安全分析的安全防御思路正在变得越来越被广泛认可、接受。
诚然,大数据安全的发展势必已成为未来信息安全发展的一大重要方向,如何利用好大数据这一新时期的工具,则成为当下安全业界所需要思考和面的问题。我们看到,不管是传统的安全厂商还是新兴的创业安全公司,在大数据安全方面都已开始纷纷发力。从目前看来,我们并不能判断大数据安全是否已进入爆发的阶段,但毋庸置疑的是,大数据安全是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而如何能够在这一浪潮中准确的把握住大数据所带来的机遇,或许是当下整个信息安全界都需要思考面对的当务之急。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安全时代 号角已吹响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美国网络攻击西工大,动用了国家力量?这算变相的“战争行为”吗?
确实是动用了国家力量。这已经算是一种“战争”行为了。美国这次真的是动真格的了,连国家力量都用上了,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我国的网络技术已经很发达了,到了西方国家不得不另眼相看的地步。网络战争向来都有,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保卫网络的攻坚之战一直是我们国家的重中之重,只不过很多人平时并没有意识到罢了。
因为网络安全警察们的不懈努力,才使得我们的网络环境一直清朗、安全,他们就是我们网络的守护者,每天负责着我们的安全,并且隐姓埋名,默默付出。以至于我们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有“网安”的存在。
但是近年以来,网络安全的整体形势愈发的严峻了,西方某些国家的境外势力总是在试图破坏我们的网络安全,挑战我们的网络安全秩序。他们进行了一次次网络攻击,但是无一例外都被我们有效拦截了。
而这也正是每年网络安全攻防大战的意义所在,各政府机构和相关部门也纷纷投入到了守护我们的网络安全的任务中来,身体力行的践行守护着我们的网络安全。所以此次美国攻击西北工业大学,能够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并且做了迅速的有效拦截,同时根据各种数据分析,源头直指美方网络安全部门。
而这也已经不是第一次他们“发起行动”了,他们早就开始了这场网络安全的拉锯战,而我们,也一直积极应战,从未给对方留下过任何缺口。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也早就已经开始采取行动,只有我们的网络环境安全了,人们的生活才会得到有效的保障。
所以这件事情也真的值得我们去重视,并且要不断继续提升攻防的技术,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0条大神的评论